正确看待人生三大失败
作者:百科 来源:娱乐 浏览: 【大 中 小】 发布时间:2024-11-23 16:24:55 评论数:
第一章:正确看待人生三大失败
第二章:人格养成的正确4个重点
第三章: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
人从出生到长大,经历太多的看待欢欢喜喜,各种各样的人生挫折、痛苦,大失也不免会犯一些错误。正确没有一个人的看待人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,总会有那么些失败,人生那么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大失那三个失败呢?
正确看待人生三大失败
人有三大失败,应当力免。正确
第一,看待把做人当一门深奥学问修炼。人生开始,大失《三字经》、正确《弟子规》,看待读中学大学又将卡耐基的人生着作立为成功指南,出了校门,听专家讲座,看做人文章,跟儒生体悟“吃亏是福”,“打了你的左脸,送上你的右脸”。有刀走偏锋的,官场通行的“厚黑学”、贾雨村赏识的“护身符”,也成怀中宝典。
好端端一个人,做着做着,就成了假山、盆景,玲珑乖巧是有了,但也歪着脖子扭着腰了。人的99%的烦恼都是“做”出来的。人会越做越浑浊,越做越别扭,越做越需要再做。如果尝试不做,将自己还原为本本分分,简简单单的本我,一定轻松、自如、可爱。
不做,才是为人捷径。
本分的人,一定善良,不会失去道德底线,也一定记牢自己的责任和义务;清澈的人,一眼见底,与他在一起不用设防,不用担心吃亏上当,不用担心中暗箭吃闷棍;简单的人,是什么让你看什么,没有花花念头,它的反面是复杂,复杂总是生隙和误会之源,总容易顾此失彼,将自己缠成死疙瘩。什么人不愿意与这样的人结交、共事?简单的人也会错,但因为简单,改正起来也特别容易,活得必然轻松。清澈的人也伤害人,因为在明处,就是伤害了,也清清楚楚摆在那儿,容易得到对方的宽容和谅解,口碑不会差。
第二,四五十岁离了婚。人到中年,多长多短,是龙是虫早定型了,一支甘蔗最甜的那头已经啃光。一块石头,所有的棱角也打磨得差不多了,快到需要搀扶的时候,突然松手不认账了,失败不失败?
替女人想想,徐娘一个,你离什么?风流才子能轮上你续?续上了,凭那张一路下滑的黄脸,能稳住局面?替男人想想,一身创伤,你离什么?你有能耐让子女感到不在剐他们的心?你愿意用一个偷吃野食的花心换取子女真情?
人都是吃不消对比的,再好的后续也会发现有许多方面不如前面那个;人都是经不得近看的,远看像个月亮,光灿灿的,还能圆能缺,真的贴近了过过日子,马上发现还真不是个东西。
只有进了一个门,才会发现还有更惨的伤心史你不知道;只有睡上了一张床,才会发现你边上的那人是个猪呼噜和臭嘴巴。前边,可塑性极强的一二十年都崩盘了,能指望已经定型的后来者,顺顺当当磨合下去?
第三,台上热火朝天,台下冰冻霜凉。在前台时,金枝玉叶金口玉言,火龙火马刀枪不入,退到后台,忽然不见一个朋友一个同事了:当老师的,没有过去学生上门;做医生的,没有过往病人眷念;当干部的,碰破了头也不认了。人家不需要你不怀念你了,伤心不伤心?台上在天,台下阴间,一天也没活在人间,失败不失败?
这时候,如果不反省自悟,还在控诉人心势利、世道险恶,更加可怜。
他只想到他在教人、治病和做人头头,想不到他也在伤人、自醉和可笑;只想到别人都欠了他的,想不到他也欠着一笔还不尽的债,总觉得自己像地球,地球像皮球,一双眼睛盯牢他人的污点。这笔账,下了台就一笔勾销?
人下台了,还在说他坏话,是残忍的,不人道的。不过,这个时候人家还无法容忍你,这一生还不失败?
一个人总是台上短暂,台下漫长,尤其是平均年龄正从71、73、76不断提升的后人。我相信,读上这段文字的,95%的人正在台上,下边的日子怎么着,你看着办吧。
人格养成的4个重点
我们请我国知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为我们讲授,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格以及人格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。
重点一:培养乐观和稳定的情绪
婴儿最早是以情绪和人交流的。新生儿生下来用哭声呼唤成人的照顾。当宝宝吃饱了在睡梦中会显露出甜蜜的微笑,说明他很舒适。婴儿从2~3个月开始,他的情绪不仅受生理需要调节,也受心理需要的制约。
2个月开始,当成人逗引时会出现应答性微笑。这种微笑发展愈来愈频繁,3个月时会“啊!呀!”发声。当成人离开时他的微笑停止,会发出某些声音或用眼寻找父母,希望父母和他面对面逗笑玩。如果成人不应答,孩子会哭泣,情绪低落。因此,为要发展愉快和稳定的情绪特征,父母尽可能多地和婴儿接触,与他玩耍,同他说话,给他唱歌,包括那些看起来不太费事,也不太哭闹的孩子。不可因为他们天性安静而让他一个人呆着,被忽略的孩子同样会出现“淡漠人生”。
在父母日夜照顾婴儿,满足他的吃睡和身体舒适的需要中,婴儿逐渐对照顾他的成人产生依恋感情。如果能培养安全依恋型的孩子,容易养成稳定的情绪,因为他对成人有一定的信赖感,不怕母亲离开,所以他是快乐和安静的。
如果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不是一贯的,有时对孩子亲近,有时突然“不告而别”或欺骗孩子,不履行诺言;当孩子因此而十分痛苦或反抗时,又十分粗暴地对待,或者对孩子的情感需要采取冷淡的态度,这会形成不安全依恋型。
这些孩子会变得易生气、急躁、多疑、焦虑、担心、不肯探索周围事物、不愿接触生人,因此在认知和社会交流技能发展方面均受到局限,这些孩子平时很少有愉快的情绪,表情呆板,因为婴儿发出的感情信息受到冷遇,为了避免缺乏温暖的回报的痛苦而采取冷漠的预防措施。很多福利院的孤儿常常有这种表现。
重点二: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
孩子如果做事畏首畏尾,犹豫不决,那么将发展成为人格不健全的人。长大以后,也许会成为一个懦弱的人。自信心决定人做事的成败,制约着人接受任务,面向外界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。因此,在某种意 义上,自尊和自信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基础特征,从小培养有助于其他优良品质的成长。
积极评价是激发孩子潜力的有效手段,是建立良好自尊和自信的源泉。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很小时候就开始萌芽,当孩子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和赞美时,要给以适当的应答。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不足,不要只关心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领先还是落后。更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,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。
及时表扬孩子的微小进步,不过分指责孩子的失败和错误。孩子最微小的进步也值得表扬,不要把它当作“理所当然”而忽略。多用精神奖励,物质奖励过多,会使孩子不关注自己的进步,而是只被“奖品”吸引。对于孩子的失败和错误,应了解和区分孩子犯错误或失败的动机和原因。面对这些问题,父母应予以谅解和宽容,给予帮助和支持。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方法,鼓励他再来一次。
应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。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,超过孩子能达到的最大限度。如果不能达到标准,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;也不要把标准定得太低,让孩子很容易完成,从而产生轻率和骄傲的心理。有的孩子感到压力很大,这种压力来源于父母期望过度,使孩子产生过度焦虑,极不愉快,丧失信心,是对孩子感情和人格上极大的伤害。
孩子从小就有人格,在和孩子相处时,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,就像尊重一个重要的朋友一样。不能因为孩子小,就可以对他粗暴、冷淡或漠不关心。为了树立孩子的自尊心,对他的体育技能或“艺术作品”如体操、唱歌、跳舞和图画等当场赞扬或赞赏。还可以搞一次郊游,做一次特殊的饭菜使孩子感受愉快的爱。儿童也和大人一样,当他们和哪些自尊并且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人打交道的时候,就会感到舒服和愉快。
重点三: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
1岁左右孩子只要给他机会,就会逐渐地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。此年龄段的孩子一方面开始闹独立性,要独立行动;另一方面还必须依赖成人。对此小年龄孩子的独立性培养,首先要保证安全为前提,使孩子也有所依靠。当他遇到问题时,能得到父母的及时支持,他才敢独立行动。
孩子的独立想象和思维则在独立活动中产生。培养独立性并不是让他独立处理各种事,不顾及他的感情需要,也不顾及他是否有能力。即使到2~3岁,虽然不像1岁时那样强烈依赖父母,开始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兴趣,如果严重缺乏安全感,他也会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。这时孩子仍然需要陪伴、鼓励和赞美,建立起依赖感和自信心,才能走向独立性发展的道路。
对于1岁左右的婴儿,培养独立性和安全之间是有矛盾的。如将孩子放到地上,他会到处乱跑、乱走,见到什么东西都要摸摸,放在嘴里尝尝。当检起一个烟头时家长必须立即把它扔掉,并给他别的他感兴趣的东西玩。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砂子或泥土,如果孩子非要把这些脏东西往嘴里放,不如给他一块饼干或一件可以啃咬的玩具,使他的嘴闲不着。总之,在锻炼独立性和安全之间要权衡轻重,做好安排。
独立性的培养的关键是给予活动和玩耍的充分自由。在他的活动中,只要没有危险,父母不要干预,不必过分保护,事事代劳,也不要怕弄脏衣服。可将他活动的范围内的危险物品和珍贵物品收起来,使他够不到。2~3岁时,可分配他简单的事情做,如果他参与了简单的劳动,得到了点滴成果,应得到成人的称赞,他就会更加乐于去做。培养了独立性同时还培养了责任心。
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问题上,家长必须耐心。独立性的培养既靠生理自然成熟,也靠后天的学习。当孩子碰到问题,要让他想想如何解决,家长不能要求孩子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和满意地回答问题,决不要对孩子说“你错了,还是我来吧!”这样做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,影响独立自主性格的培养。
重点四:培养社会适应性
有实验证明,4岁时较能克制冲动的孩子,不但学习成绩好,进大学前学业智力测验也优于自制力较差者。青春期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较佳,融入同伴能力以及成人互动的稳定性也比较好。这项实验证明调整情绪(使注意力集中,将欲望满足延后)是多么重要。如果孩子缺乏情绪能力和成熟度,再高能力也不能得到发挥。
8~10个月的婴儿就要开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了。当孩子要吃点心或要人抱时,父母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足,教会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。如果孩子哭闹,而父母不耐烦了,立即答应他的要求,孩子就会学会只要一哭就可以达到目的。如果父母不答应要求,他就一直哭闹到父母答应为止。这样,就不可能培养出他的良好的社会适应性。
教会孩子制约不正确的行为,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内容。诸如抓头发、咬人、打人或抢吃等,还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。如要吃食物吃奶时,可以告诉孩子“等一等,给你准备”。
幼儿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成人不能替代的。和同伴交往要求婴儿提高自己的交往技能,才能引发同伴的反应。在交往中同伴的反应更真实、自然和及时。婴儿积极、友好行为如分享、微笑等,能马上引发另一个婴儿的积极反应,得到肯定的反馈;而消极、不友好行为则正好相反,如抢夺、抓人等会马上引发另一个婴儿的反感。
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重要方法。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,而许多积极向上的游戏本身就含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演示和训练,在游戏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中,孩子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,并迁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。
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适应能力,通过让孩子观察和参与一些父母的日常家务劳动,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建立有序的生活规则,如先洗手后吃东西,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等。这些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起点。
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
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
当别人遇到困难时,雪中送炭、江湖救急,受助者必定感恩戴德,只有极个别人除外。持续的帮助,却将冲淡“恩情”,对方会将你的帮助看成他应得的福利,并且期待更多,一旦帮助中断或减少,对方往往会理解为利益受损,进而心生怨恨。所以说,帮助虽是善行,但毫无理性的“妇人之仁”,只会损害美德,于人于己无益。
多下及时雨,少放马后炮
老话说得好:多下及时雨,少放马后炮。世上的“热心人”很多,他们最大的爱好是给别人贡献意见,当别人失误了,遭受挫折了,不待邀请,这些人便主动站出来,担任“评论员”和“批评家”,讲一些于事无补的话——“你应该这样……”、“你不该那样……”、“假设你当初……就不会这样”,但是,好话一箩筐,不如在别人遇到困难时,提供一点点实质性的帮助。
叫人不蚀本,舌头打个滚
与人相处,主动的人往往“吃得开”——路上见了熟人,必定主动招呼,好像见了亲人一样;同事相见,从不忘了一声问候;在领导面前,从不忘了请示、汇报;跟朋友相交,无事不中断联络,有事随叫随到;在家人面前,进出都有交代,从不独来独往。所有这一切,做起来都不难,却能树立可亲可爱、可以信赖的形象。
不挑担子,不知轻重
年轻人喜欢指点江山,问他们最喜欢谁,从尧舜算起,一直算到顶头上司这儿,怕也没有一个心悦诚服的对象,最后,很多人说:我最崇拜自己。为什么最崇拜自己?因为别人都不行,不知靠什么运气,占着那个位置,漂亮活没干几件,蠢事、坏事倒干了不少,“假如让我来做……”那可强多了!年轻人高看自己一眼,为自己鼓劲、打气,没有什么不好,但是,不要将天下事想象得太容易,不管做什么事业,都要做好长期坚持的打算,做好打苦仗、硬仗、恶仗的心理准备。
千招要会,一招要好
技艺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,唱歌唱到邓丽君那水准,自然成“大腕”;选秀节目的小男生、小女生,网络吹起来的“红人”,人气足而技艺不足,闪闪光就完了。其他行当也是如此。你的位置最终由技艺的高低决定。你不妨盘点一下自己,最拿手、最得意、最要紧的那项技艺,到了什么高度?在排行榜上可以排多少位?然后你就知道你目前该呆在什么位置,以及未来怎样提高。
不怕人不请,就怕艺不精
人在职场,一个基本理念是:凭本事吃饭,靠业绩取胜。还有,不要给别人找麻烦。凭此两条,走遍天下,无往不利。许多人总结自己职场不利的原因,认为是不善于吹拍逢迎。但是,老板找员工,不是为了找朋友、找亲戚,而是为了找“助手”,帮自己把工作干好。所以,有本事、会办事的人才,不愁找不到好老板、好位置。
结语:人与人相处,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真挚的心,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或是路边的甲乙丙丁,我们都应该以谦卑和蔼的姿态与他们和平共处。(文章原载于《杂文月刊》、《大众健康》、《老人言: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》,刊号:2012年第4期,作者:潘国本、鲍秀兰、胡卫红,版权归作者所有;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尽快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)。